国家高端智库 / 综合开发研究院(中国·深圳) / cdi-凯发官网入口

综研观察

作者:时鲲 曾曼园

时间:2019-04-25 10:33

2365

 

在第二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之际,国家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《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:进展、贡献与展望》,报告10次提及“园区”或“特区”,涉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通道建设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产业合作等内容。其中,在“合作园区蓬勃发展”小节专门提出:“中国各类企业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赴沿线国家共建合作园区,推动这些国家借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类开发区、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增长的经验和做法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,为沿线国家创造了新的税收源和就业渠道”;在“展望”部分提出“深入开展产业合作,共同办好经贸、产业合作园区”,打造“繁荣之路”

产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产业集聚、促进经济发展、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平台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积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重要机遇,建立了以经济特区为代表的、具有中国特色的园区体系,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的经济大国、贸易大国,积累形成了以园区推动国家改革开放、经济腾飞的宝贵经验,并在园区的投资、建设和管理运营领域探索出一套系统的经验知识体系。

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与中国“走出去”步伐,我国企业于20世纪90年代开启境外园区开发运营,截至2018年底,我国已累计建成或在建逾百家境外园区,构建了包括经济特区、工业园区、商贸物流园等综合型或特定功能型的境外园区体系,实现了境外园区的数量由少到多,功能由单一到多元,模式由市场自发向政府引导、企业主导相结合的转变与升级。自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园区获得了国际社会,尤其是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普遍关注。近年来,众多沿线国家纷纷借鉴国际,尤其是中国经验,启动园区发展计划。截至2018年9月,我国企业在24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82家合作区累计投资304.5亿美元,入区企业4098家,上缴东道国税费21.9亿美元

 

总体来看,中国境外园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。

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起步探索期,以1992年越南铃中加工出口区的设立为重要标志。该阶段境外园区数量不多,功能以贸易、加工为主,多为中资企业自主在海外投资建设运营的园区项目。

第二阶段是2001年开始的加速发展期,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重要标志。次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“坚持‘走出去’与‘引进来’相结合的方针,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”,随之兴起企业出海潮,并带动境外园区数量迅速增加。

第三阶段是2006年开始的规范发展期,以2006年中国政府出台《境外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基本要求和申报程序》为标志。这一阶段中,我国政府对境外园区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明显加强,并组织开展“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”建设,境外园区逐渐成为中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,其投资建设运营工作趋于规范化。

第四阶段是2013年至今的提质发展期,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为标志。这一阶段中,境外园区作为深化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经贸合作、向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经验的重要载体,其数量快速增加,开发主体与园区类型趋于多样,园区的可持续性盈利与高质量发展被提上日程。

新时期,在全球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走深走实阶段,境外园区作为满足沿线加速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需求,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,向沿线命运共同体贡献“中国智慧”的重要载体,有望成为全球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我国推进“走出去”升级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
下一阶段,境外园区的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需要顺应新趋势、立足新理念、采纳新模式,进一步强化园区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的载体平台作用,全面贯彻园区全生命周期发展理念与模式,科学开展境外园区选址工作,优化境外园区盈利模式,构建以境外园区为依托的对外援助新模式,打造“一带一路”境外园区发展命运共同体,支撑“一带一路”走深走实。

秉持立足深圳、服务全国、面向全球的发展理念,长期跟踪研究中国园区发展,成立三十年来,先后为经济特区、经开区、高新区、海关特殊监管区、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提供了数百项研究与咨询成果,打造了一支园区开发运营领域的专家团队,积累了丰富的园区开发运营经验与知识体系。近年来,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动承担国家高端智库的使命,积极“走出去”,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一批重大境外园区的开发运营提供了前期规划咨询服务,例如埃塞俄比亚、肯尼亚、斯里兰卡、刚果(布)、巴基斯坦等国家或地区的境外园区,成功实现了中国园区品牌与知识的“软实力输出”。

 

为给中国境外园区开发运营提供体系化指导,复制、推广国家高端智库对“中国园区”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咨询成果,推动实现中国境外园区项目可持续性发展,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集成了中国园区开发实践者、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,编制完成了《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的中国境外园区开发运营》,旨在抛砖引玉,推动国内外共同探索中国境外园区发展路径,提升“中国园区”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品牌竞争力,为国家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、为全球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走深走实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。

2019年4月,综合开发研究院将近年来为推动“一带一路”项目落地实施的经验进行总结,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“‘一带一路’合作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”,包括《“一带一路”与中国对外投资:新机遇、新合作与新路径》、《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的中国境外园区开发运营》、《“一带一路”合作项目落地与战略对接》、《构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关系》等四本研究著作。 

推荐阅读

  • 学术交流

    综研院举办纪念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十周年专题讲座,胡政讲述“从中白工业园看中国境外园区高质量发展” 2023-05-26 16:26
  • 综研快参

    快参第321期:碳中和及内蒙治沙背景下中蒙日韩绿氢战略合作构想 2021-07-27 14:41

    在碳中和的全球趋势及中蒙共同治沙的区域背景下,中蒙日韩东北亚绿色氢能战略合作构想的提出,是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,也是内蒙古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、北疆安全稳定屏障、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、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、及积极参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关键战略环节。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综研视点

    “十四五”规划解读⑨|时鲲、刘建党:“十四五”产业园区发展布局与要求 2021-03-20 17:01
  • 人才培养

    综合开发研究院(中国·深圳)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简介 2021-03-12 17:18

    综合开发研究院(中国•深圳),是经国务院批准,于1989年2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创办的国内第一家综合性、全国性的新型社会智库。2015年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,进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“第一方阵”。综研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,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任理事长,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任院长兼首席专家。综研院位于风景优美的深圳银湖,全院员工180余名,其中70%为研究咨询人员,每年完成各级政府政策研究课题近300项。 我院的主要业务是以深入的政策研究和社会调查为依托,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、企业以及跨国公司提供决策咨询服务。近几年聚焦于一带一路与双向开放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新经济发展政策的研究,也包括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、规划及土地政策、公用事业规制、产业转型升级、城市管理与社会建设等重大战略问题。 热忱欢迎有志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工作的博士毕业生踊跃报名,进站从事科研工作!

    阅读全文
网站地图